新闻资讯

红三角·叶志聪·博鳌之行


2018年4月13日 浏览:757


----博导聚佳的知识产权之路

    2018年4月10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省博鳌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各国要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继续推出扩大开放新的重大举措,同亚洲和世界各国一道,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


      
会上,习近平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决定在扩大开放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完善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把违法成本显著提上去。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知识产权,希望外国政府加强对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


 
 作为参会者,红三角集团董事局主席叶志聪在现场听到习近平主席向全世界宣布这个消息时不禁唏嘘。作为国内首个提出“世界未来的竞争是知识产权的竞争”理念的倡导者,叶志聪在2004年创建了北京博导聚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开启了叶志聪在知识产权法律届的远大征程。在叶志聪高瞻远瞩的运筹帷幄下,博导聚佳很快在国内外发展了30多家分支机构,拥有代理商1000多名,一年内就一举成为北京十大商标代理数量最多的代理机构之一。荣获“知识产权服务第一品牌”公司。
 
国内知识产权现状
五粮液”在韩国被抢注、“康佳”在美国被抢注、“红塔山”在菲律宾被抢注、“同仁堂”在日本被抢注、中华瑰宝的“少林功夫”和《西游记》、《红楼梦》等四大名著也在境外被抢注,国内企业之间的侵权战火也是此起彼伏……
当来自大洋彼岸的国际商标研究院秘书长BOBDICK亲手将“国际商标研究院名誉院长”的聘书颁发给叶志聪时,他的笑容格外凝重。要知道国际商标研究院是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行业里极具权威和声誉的国际性研究院。该院一直致力于参与各种国际性知识产权保护事务,促进企业品牌战略全球化的发展。叶志聪也由此成为国际商标研究院首次聘用的中国知识产权界业内人士。
 
结缘知识产权保护
谈起与知识产权保护行业的“结缘”,叶志聪笑言自己与法律和知识产权一直很有缘,他本人是法律系出身,毕业后自己创业时常碰到很多法律和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湛江,叶氏兄弟历尽艰辛,创建了国内和全球最大的电饭煲生产基地,创出了三角牌和HONG红牌两大驰名品牌。曾经风靡一时的“三角牌”电饭锅给湛江带来过无上荣耀,最早生产三角电饭锅的湛江家用电器工业公司完成企业改制后,为叶氏兄弟所收购。由于历史原因“三角牌”电饭锅品牌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这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很多麻烦,制约着一心想做大企业的叶氏兄弟。正是陷入到知识产权旋涡中,让叶志聪体会到发生知识产权纠纷的艰辛,也激发了他深入钻研知识产权的兴趣。“近几年有关知识产权纠纷的案件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多年过去了,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方面已是专家的叶志聪表示。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全国此类案件每年约有5000到6000宗。在2002年中国入世后,此类纠纷的案件每年达到了8000多宗,“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显得格外紧迫”。与国外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关系密切的他显然有点“艳羡”:“在国外别人一听你是做知识产权保护的,就会认为你是最有实力和社会最上层的人物,非常受人尊重,知识产权机构的办公楼也大都是整栋整栋的,规模和地位均不是国内现时可以比拟。”“我们很多时候是在做‘启蒙’教育”,叶志聪面对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也有点无奈。曾经他一个朋友为了注册两个商标,因为属于“临阵磨枪”,最后用了4万多元才把事情做好,而事实上一个普通的商标注册费用只需要2000元左右,一项专利申请代理费用1000元左右。“这些是博导聚佳的一些基础工作”。在叶志聪心里一直有个想法:希望能让知识产权保护这个行业活跃起来,让全社会都认识到保护的重要性,并且能够消费得起。在博导聚佳的口号里就有这样一句话“找个时间我要把自己的名字注册商标”,保护意识之强略见一斑。
 
品牌就是价值
1995年才从中山大学法律系毕业的叶志聪,毫无疑问是属于春风得意的人。由博导聚佳律师事务所、北京博导聚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等强势阵容组合的博导聚佳被相关机构认定为“2006年中国知识产权代理服务第一品牌”。当然他在商业领域的“长袖善舞”不仅于此,从家电行业到酿酒、传媒、无形资产、有色金属、高科技、地产开发等行业都已涉及,并且“都在稳健地发展”。就拿叶氏兄弟赖以起家的电饭锅来说,他们旗下的中国名牌产品红牌电饭锅已连续6年全国出口量第一,是名副其实的“电饭锅之王”;旗下的威力神酒也是广东省著名商标,中国三大保健酒之一,并获“泰国王室专用酒”殊荣。“这个归根到底是一个知识产权问题,差异化的品牌经营策略”,叶志聪笑着表示。尽管他说他的性格处于内向与外向之间,但他的品牌意识“大胆而直白”。在叶志聪旗下企业的产品包装或形象宣传品上,叶志聪或是他哥哥叶志中的头像“格外打眼”。据说,叶志聪他们两兄弟在产品上个人头像,当时在国内也算是“吃螃蟹”的人。曾经很多朋友甚至政府官员也向他提起过这个“问题”,问他们是不是爱出“风头”,但叶志聪认为不同的人做出的产品,就有不同的效果;让真面目来出现在产品上,就是让老百姓先相信个人,然后再来相信产品。